首页
作家风采
作家履历
文学作品
艺术作品
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
工作人员
成果展示
文学艺术
经典赏读
书画精品
成果展示
评论争鸣
创新首页
评论争鸣
评论争鸣
首页
>>
评论争鸣
>> 正文
杨乐生:忧思深广 诗意飞扬 | 在高建群长篇小说《中亚往事》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4-10-07 18:18:00
点击: 次
我本来想讲与高建群创作有关的几个问题,因时间关系,现在我看也不敢讲了。我想讲的第一个意思,刚才李建军、张志忠都提出来了。就是高建群为什么几十年放不下这个白房子?我自己也有一种解释,就是高建群表面看他那个神态,脾性还很温和,谦卑,低调。其实他另有一面,在艺术上体现得非常充分,非常明显,那就很犟、很顽强,韧性十足。我就是要认准我这个东西做下去。正是在这个角度,他就是40年来一直不放手。这个在我看来,他恐怕还有更深的、更隐秘的考虑和追求。
刚才岳南也提到了,我觉得岳南讲得非常好,饱含血泪的历史,需要铭记。高建群几十年要抓住不放这个东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常尖锐的个人对历史、现实、艺术的思考和探索。当然是他是通过文字,通过作品来表达对我们国土,对我们中国问题的看重。这个问题是很尖锐的。在我们今天来讨论什么俄乌双方,讨论什么爱国,必然都涉及到这个问题。从艺术上去讲,他就思考非常深刻,非常犀利。
民族问题我们首先要讲民族大义,但嘴上好讲,做起来难得很。我绝对相信大多的人,现在忽然见到一个藏民,恐怕大多的人都是捂鼻子,藏族同胞身上那个气味我们就招架不住。可是从真正的民族融合、民族团结,这都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我们陕西另外一个已经去世的作家红柯,他的作品涉及到大量的民族问题。因为他在新疆待过十年,他那《西去的骑手》里边的马仲英还写得真好。再把这个背景放大一些,像金庸也是在抗战期间,在他的一个同学的叔叔家里去躲过。金庸让国民党政治学校给开除了,他跑到西康去了,正好是藏区。所以他的作品从第一部《书剑恩仇录》一直到《鹿鼎记》,几乎每一部不同程度都涉及到民族问题。我也讲个空泛的话,那就是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五族共和。其实就是中华民族这么大个整体,如何避免出现裂隙、出现矛盾、出现问题?在我看来,这就是高建群几十年来都在用艺术去表现、探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是国家,一个是民族,围绕这两个大事,高建群在艺术上几十年不停地探索和寻觅,这在当代作家里边不能说很多,恐怕应该是很少的,在此正好彰显出高建群存在的独特意义。
冯小宁冯导刚才讲电影,说当代电影缺魂。其实我们电影让我看近些年不停地在退步!退步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缺乏文学性。声、光、画面再好,没有文学性,没有抓住人,打动人,让人灵魂为之悸动的东西,它肯定不是好电影。所以换一个角度,我们作家里边没有文学性的作品也多得很,所以他成不了好作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就应该向高建群致敬!高建群的《中亚往事》等作品有魂,那就是民族大义、那就是家国情怀。高建群几十年以来,像阎安刚才讲的,就生活在他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和我们的现实生存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不能说高建群没有现实生存的考虑,他脑子也转得多得很,得考虑这个考虑那个。这就是我想讲最后的一个和高建群有关的问题。多少年来,高建群始终把他作为一个战士。很大程度上他是把自己当一个战士来看待的。在他的精神世界,在他的心灵里面,我认为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高建群更多地沉迷于部队的具体生活,这当然是他的优势所在,并且已发挥得非常出色了。我期待高建群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去做一个盗火者,做一个精神上的战士。
当然好多人对高建群还有一个一个印象,说这个人狂得很。你说这个人怎么样?我现在要给高建群说的是,他狂得还不够,他放得还不开。这么大年纪了没有必要畏首畏尾,尤其是在精神上,不要怕孤独,甚至不要怕孤立,坚持自己艺术上的一套,坚持葆有自己的独特存在。我还真期待放得更开的高建群在未来给我们中国文学拿出来更能体现自己高度的作品。而且我相信高建群有这个素质,有这个实力,完全有可能做到我们心目中期待的更加飞扬起来的高建群。谢谢,我就讲这里。
(根据录音整理,发表时已经作者审定)
高建群研究中心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皂河路2号
电话:029-83113002 邮编: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