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争鸣
首页 >> 评论争鸣 >> 正文
李冠华:高建群的四幅画作
更新时间:2019-11-12 07:14:36点击:

高建群以诗歌踏入文坛,以小说成名成家,晚年突破了纯文学的藩篱,走向更加博大的文化领域。在漫长的创作历程中,其书画艺术也逐步趋于成熟,风格稳定,自成一家,深得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髓。由此,高建群又作为书画名家为人们所熟知。本文立足于高建群的四副画作,以求管中窥豹,对高氏艺术做一初步鉴赏。

第一幅:张骞出使西域图

高建群说:“亚细亚在东,欧罗巴在西,张骞一直在路上。”张骞的“凿空西域”,使世界各孤立的文明板块成为一个整体,自那时起每一个抱着渴望与世界沟通,向世界学习,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都是张骞的后之来者,都是在向历史致敬,向张骞致敬,向千百年来在丝绸之路上行走过的每一个匆匆背影致敬。高建群的画作——“张骞出使西域图”,无疑也是以艺术的方式,在向这位两千多年前的“陕西乡党”致敬。

并不意外,出使西域的张骞在画面中就是一个“在路上”的姿态、一个行走的姿态、一个“出使者”的姿态。前面的小童手捧丝绸,步履轻快,表情恬然,后面的张骞佝偻着腰肩,双手袖笼,表情坚毅,横眉、大眼、短须,一副负重前行又胸有成竹的形象。人物脚下是一带野花,后景是高耸的山峰和山腰缭绕的彩云,画面写意,极富象征意味。

这里没有滞留匈奴地十年的艰苦卓绝,也没有荣归故里、受封博望侯的光辉荣耀,有的仅仅是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坚韧的姿态、一个注定要发生无数惊心动魄故事的漫漫行程中最没有故事的平淡瞬间,但这一瞬间恰恰是最有意味、最具永恒性的瞬间。借用德国美学家莱辛的话来说:诗宜于表现事件的过程,而画理应表现“最具孕育性的顷刻”。高建群此画正是此种美学精神最好的体现。

对于后来者如我们而言,张骞这一形象意味着什么?张骞出使西域又意味着什么?相信此画已经做出了回答。

第二幅:得山图;第三幅:西北望山有山皆高  东南行水有路皆宽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以山水喻道德,借景象以抒怀,一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精神之一,此之谓“比德”。王国维亦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从根本上说,艺术作品,无论诗词还是书画,其对山水景象的表现,均是作为情怀之象征而存在。高建群的这两幅画,深得中国传统美学之精神,是当代中国文人画的典型作品。

“得山图”构图朴拙而意蕴深长,画面分三部分,远景为高耸的山峰,中景为平铺的山脉,近景似浩渺空间中的小岛,是为山之一角。一幅画写出了山之不同形态,但又不局限于细部的写真,视野高、广、深、远,可以想见画者的胸怀抱负,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得山”。画面用色依然是高建群擅长的黑、红——以黑色为主体,表现山之苍劲;以红色为点缀,表现山之氤氲。古人所谓“山,草木生焉,鸟兽蕃焉,财用殖焉,生财用而无私为,四方皆伐焉,每无私予焉,出云风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的山之精神,尽在画中。

如果说“得山图”旨在表现山之精神,构图还比较纯粹,那么“西北望山有山皆高  东南行水有路皆宽”的构图要复杂得多。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有屋,甚至还有农家常见的那种尖顶谷仓,整个画面呈金黄色,一派金秋景象。看题词可知,此画作于“丁酉立秋日”。秋天为丰收的季节,那么此画的主题应为“丰收”无疑。只不过,这里的丰收是谁的丰收呢?——“西北望山有山皆高  东南行水有路皆宽”——画面固然表现的是农家的丰收,但似乎也暗示了某种人生境界,更进一步看,此一画面又何尝不是中华大地的一个象征性的表现?

苏轼评价王维云:“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指出王维画作具有含蓄蕴藉之特点,而高建群的画,何尝不是这样?

第四副:长安老树阅人多

李白诗云:“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表达的是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对于李白来说,“长安”之远,有连山之隔,这里引发诗情的是无尽的空间距离——“咸阳树”是一种远方的存在。而对于高建群来说,丁酉年的他本就生活在长安,前一年刚刚发表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大平原》。小说回顾了“生我之门”——临潼高村高家的历史,引发画意的似乎是无尽的过往,“长安老树”屹立在大平原上,暗示了时间的主题。高耸的古树、低矮简陋的房屋构成画面的背景,前景则是留山羊胡的老人张双臂、箕双手,作给予状,对方则敛胸、屈膝,作敬受状,手上托举的是茶壶、茶杯。画面高古,隐隐似诉说故事,让人联想到《大平原》中的情景:“高发生老汉,这一生一直有个伟大的梦想,这梦想就是有一棵老槐树,老槐树下有一个茶摊,一个白胡子老汉,鼻梁凹上架一架二轱辘眼睛,脸上哈哈大笑,在这槐树下迎接那官道上过往的客官。老汉和这客官谈古今,论世事,喝酽茶。老汉什么也不为,仅仅只是一个自我陶醉而已。”种种迹象表明,画面中的老树,就是小说《大平原》中黑建家门口的那棵老槐树。当年高发生老汉曾在树下煮舍饭、摆茶摊,后来高村被拆之后,此树又被移栽到“平原公园”的山门口……

想来,高发生老汉摆茶馆于渭水之滨,迎来送往之中,大概算是阅人无数了吧——此即“长安古树阅人多”?高建群此画可与《大平原》互文对照着看:小说追问了大平原上高家的历史,画作则对这一追问加以象征性表达: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高建群研究中心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皂河路2号

电话:029-83113002  邮编:710100